村网通总站 南和村 nanhecun.nync.com 欢迎您!
小摊上热气腾腾的春卷勾住了许多过往行人的味蕾。
韭菜、猪肉、虾米、香菇是春卷馅的主料。
传统的春卷为纯手工制作。
在油锅中炸至双面金黄的春卷即可捞起。
刚出油锅的春卷香气四溢十分诱人。
□记者 林宝凤 通讯员 黄洁宇
隆隆冬日,行走在揭西古镇棉湖寻常而繁华的街道上,几乎随处可以邂逅味美价廉的小吃:酥脆的油炸豆干、润喉的豆腐花、暖胃的粿汁、甜润的姜薯汤等等。
在棉湖镇老镇区的南门头,路边小摊上热气腾腾的春卷勾住了许多过往行人的味蕾,大家纷纷驻足购买品尝。刚刚从热油锅中捞起的春卷令人垂涎三尺,咬一口,“咯”的一声,热气将嘴角的寒意驱散,酥脆爽口,齿颊留香,令人忍不住再大咬一口。热情而年轻的摊主杨秋杰,特意抽空与我们分享他和父亲的“春卷”情缘。
坚持不懈巧手制作美味
杨秋杰的父亲杨建和今年62岁,是一位地道的棉湖人。26年前,年轻的杨建和向朋友学习做生意,不断摸索,最后在棉湖镇南门头的路边摆摊售卖春卷。“最初,一条春卷只卖一毛钱。”杨建和想起往事,不无感慨地说,“20多年来,随着物价的上涨,春卷的价格由一毛钱逐渐升至一元、一元五角、二元直至如今的三元。”价格在变化,春卷的质量也随着杨建和手艺的日益娴熟而提高。
春卷讲究形状以及色香味俱全,它的制作分为“制胚”“调馅”“包馅”“煎炸”等四个基本步骤。每一步都是关键,稍有差池,都会令春卷的味道大打折扣。杨建和摆摊起初几年,煎炸春卷时用的是传统的蜂窝煤炭,还有火炭,这对于火候的把握相当困难。制作面皮,需要用适量的面粉加水,不断地手工搅拌均匀。这一点杨建和也做得不够好。为了让自己制作的美食更具质量,他不断摸索着,克服困难,将面粉和水搅拌均匀,达到不粘手、拉伸时有柔韧性,再进行烙胚。后来,他又顺应时代的发展,将煤炭炉更换为可以调节火候的煤气炉进行煎饼。就靠着这摊生意,杨建和养家糊口,再忙再累也做得开心。
子承父业勤劳创造生活
杨建和的儿子杨秋杰自小耳濡目染,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,如洗韭菜,切韭菜,烙饼胚等等。初中毕业之后,杨秋杰就正式帮父母做生意。两年前,22岁的杨秋杰接过父亲的担子,继承传统制作手艺。他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,利用半个多小时打浆,十点左右便上市场买来当日制作春卷所需要的菜馅、肉馅等。如今,有专门供打浆的机器,但是杨秋杰仍坚持纯手工打浆,为的是制作出与父亲一样的原汁原味的美味春卷。
每天下午,杨秋杰便推着载有油锅、煤气炉和各种馅料到街头摆卖。他和妻子以及母亲分工合作:一人负责包馅料,一人负责油炸春卷,一人负责收钱,经常忙得不亦乐乎。记者看到,他们把薄薄的春卷皮披在砧板上,展平,然后撒上腌制好的韭菜肉碎馅料,将面皮轻轻卷起来。他们动作娴熟,将制作好的春卷放下猛火热油的油锅中,“哧”的一声,春饼开始“脱胎换骨”:春卷皮由白色变为浅黄,随着温度的升高渐渐变为金黄,馅料也渐渐熟透。为了让春卷均匀受热,需要用一双细长筷子均匀搅动。几分钟之后,春卷完全呈金黄色,且飘出诱人的香味,捞起来将油分沥干就可以售卖了。
杨秋杰介绍说,春卷的馅料有很多,韭菜肉碎香菇丁、白萝卜粒肉碎香菇丁、韭菜虾仁香菇丁等等搭配均颇受顾客的青睐。由于人手有限,他们近年来专门做最受大家欢迎的韭菜肉碎香菇丁春卷。韭菜特有的浓香,加上香菇、瘦肉碎、虾皮等馅料,成了口感佳而营养多的春卷。
自己制作出来的产品广受好评,杨秋杰的内心很是愉悦。他表示,生活虽然繁忙而劳累,但是,他知足常乐,坚持用质量博得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。
寄寓美好祝愿延续至今
春卷,也称“春饼”或“春盘”,历史悠久,据传起源于东晋。那时叫“春盘”。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,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,加上精美蔬菜食用,故称“春盘”。
据悉,旧时棉湖人在农历正月十一的夜晚都会吃春卷,吃完春卷便前往棉湖竹园内(地名)的长春桥走一趟,祈祷吉祥如意,一如春天般蓬勃、充满活力。如今,“长春桥”随着历史的变迁,只剩下桥墩遗迹。而农历正月十一日“食春卷”的习俗却在棉湖及周边地区流传下来并延续至今。由于人们对春卷的喜爱,后来,也不再局限于在特殊节日才“食春卷”。在棉湖,几乎随时都可以在街头碰见卖春卷的摊贩,如愿品尝到这份美味。
好看好闻更好吃的春卷,除了满足了人们的味蕾,还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乡味以及记忆中醇厚的民俗乡情。
本文图片由 李 颖 摄